使用「平均餘命查詢」來查詢看看自己的「平均餘命」還有多少年吧!
此外,也可以關心身旁的長輩還有多少平均餘命能活。
「愛要即時」
資料出處: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處 民國105年 簡易生命表
後記
JN最近在想平均壽命的問題,因為平均壽命有越來越高的趨勢,所以等幾十年後,到了會考慮壽命的年紀時,會不會發現我這族群的平均壽命其實也提高了不少,並不像當初看到的那樣低估。這個問題牽扯到是如何計算平均壽命的,如果只是將該年死亡的平均年齡當作平均壽命,其實就能想像平均壽命是被低估。但是經過查詢後發現,其實平均壽命並不是以該年死亡的平均年齡當作壽命,而是把「零歲族群的平均餘命」當作平均壽命。
以這樣的方式表示「平均壽命」,JN認為是沒有甚麼太大問題的。其產生結果的過程,不論是統計上或邏輯上都是適當地,所以這數值也能被信任能適切地表達結果。
常見統計的問題就是主觀偏差,表現出來的與統計目的不符合,並不是不會算或是算錯這類的問題,JN認為這問題是更嚴重的。光是認真考量的統計就已經有機率會犯錯誤了,萬一,主觀偏差一發生,其實過程可以不用看,直接打個大叉叉,再重新修煉吧。
那,關於平均壽命會不會隨年紀越來越高呢?會的!
為什麼?因為早逝的人,年紀不會再長大了。零歲的人,可能在一歲或是八十歲死去;但是八十歲的人,可能在八十一歲死去,但不可能在一歲時就已經死去,故八十歲的族群至少能保證其平均壽命會是八十歲起跳,早先於八十歲死去的人不會存活到八十歲,故活越久的人其平均壽命當然也就會越高。
我們會想說,現在的生活環境改善很多,再加上醫療進步,所以現代的人們理論上是可以活得比以前人久很多。尤其是新一代的人,其壽命應該能更勝這一代或是之前世代的人們。不過現在這點無法體現在數據中,而我們也無法估計未來這些條件變優所帶來的平均壽命增加,因此如果要得知這樣的差異所造成的影響,我們就等得以後才會知道。